| 储能产业

关于储能板块的几点思考

来源:SEVEN调研纪要

时间:2023-03-22

第一,板块调整的原因:招标数据不错,但市场更关注业绩兑现。行业调研反馈,大部分23年招标的储能项目一季度还未开始开工,预计5月开始动工,导致企业层面的订单数据偏淡,一季度业绩环比大概率有下滑,同比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去年大储的部分核心标的,市场预期很满,去年相对景气的赛道较少,储能具备稀缺性,故而还没有兑现业绩,股价已经涨了2-3倍。但今年不一样,有更多从0到1的板块受到了市场高度关注,叠加大储Q1业绩环比下滑,板块资金分流导致了板块的调整。

第二,板块看好的逻辑:储能是新能源板块的短板,如若储能配置不充分,整个新能源的发展都将受到拖累。目前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消纳:国网专家口径:23年两网,在保证95%消纳前提下,对新增风光的消纳体量在130GW左右,在配建新型储能、购买火电灵活性改造释放调峰空间的驱动下,2023年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到150GW。而国家能源局给出的指导数字在160GW,市场预期的新能源风光装机在180-190GW左右。即,如若不增加电网消纳能力,或无法支撑起市场所预期的集中式风光装机。提升电网消纳能力主要有建设输电线路(特高压),火电灵活性改造,储能。前两者在23年单年维度看都无法补足消纳缺口,短期唯有依赖储能。

第三,板块需要消除的偏见:1)市场认为储能是光伏的影子板块,光伏有强制配储的要求,一旦光伏装机量miss,会带动储能装机量miss。然而,现在的核心是消纳的问题,配储的目的是为了支撑更多风光的装机,然储能的发展目前已显著落后于风光,故而储能的应该是风光的“风向标”。2)市场有声音说风光要取消强制配储,开始担忧储能的长期逻辑。再次强调,市场流传的一些讲话,只是说要探索多种解决消纳的方式,比如绿电交易、绿氢等,但是电化学储能的成本比起更低,消纳压力下储能或为最经济、最快速的发展方式。

第四,板块后续的催化:底层关注原材料和政策,表层关注企业层面订单。原材料上看硅料价格和碳酸锂价格,政策上关注后续容量电价以及电力现货推进力度。不管是原材料的降价还是政策的推进,本质上都是在解决储能经济性的问题,最终直接的结果将反映在一些设备公司的订单上,这一层面拐点可能会发生在Q2。


特别声明

国际储能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储能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储能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储能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储能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