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产业

山西新型储能已取得规模化进展!

来源:维科网储能

时间:2023-08-22

随着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灵活调节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其逐渐成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和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省份之一,在发展新型储能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在“十四五”期间,山西计划达到6000MW的新型储能规划容量。2022年,山西遴选了首批15个“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主要为电源侧储能,总建设规模达780.7MW,全部列入省级重点工程。其中包括中国首座电网级飞轮储能调频电站——山西鼎轮30MW飞轮储能项目等。

山西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副处长崔健表示,目前山西省积极响应新能源配储政策,明确了大同、朔州、忻州、阳泉4市的新能源项目,同步配置10%~15%比例的储能。以大同市为例,当前已并网投运的储能项目规模为250MW,还有3个在建和8个计划项目,装机容量约3620MW。

新型储能正在进入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关键时期,政府正积极促进新型储能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山西省电力一次调频市场交易实施细则(试行)》,鼓励独立储能项目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和电力市场交易,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山西省发改委也已下发通知,规定峰谷时段各增加1个小时,扩大峰谷价差,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创新商业模式,扩大盈利空间。

2023年开年以来,由于储能成本下降,市场和企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电化学储能为例,今年第二季度储能EPC总承包价格在每瓦时1.2元至2元之间,总承包中标价格较今年第一季度下降0.2元/瓦时左右。以规模100MW/200MWh、造价按照1.5元/Wh计算,储能参与山西省现货市场理论上一年可以实现2000万元以上的收益。不过,考虑各种分摊费用,收入大约在1000万元左右。”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首席专家刘庆解释道。

然而,目前大部分新型储能项目仍处于示范阶段,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专家建议电价政策秉持技术中立,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经济性,并同时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强化在电力市场、技术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评估研判与监管。

特别声明

国际储能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储能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储能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储能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浙江嘉兴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积极布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小时前

北京院新型储能电站并网投运+2

北京院新型储能电站并网投运+2

中国电建北京院 1小时前

更多储能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