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电池
来源:华盛锂电
时间:2025-04-28
近日,华盛锂电发布2024年年报。
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华盛锂电实现营业总收入50,489.9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67.48万元。面对挑战,公司正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强化成本费用管控,同时加速技术创新与市场响应速度,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业绩回升。
华盛锂电发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锂电材料和特殊有机硅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及生产销售,高度重视现有产品技术改造及新产品的研发,致力于保持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快速的产品、技术更新能力,以期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好的供应链保障,公司凭借卓越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信赖,推动了公司销售量保持稳定增长,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华盛锂电主营产品VC和FEC销售量增长了43.52%。
报告期内,公司在提升产能利用率与推进新产能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公司募投项目“年产6,000吨碳酸亚乙烯酯、3,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于2024年技改后全面投产,公司全力推动其产能爬坡。通过精益生产过程管控,从精化工艺设计、优化生产排产等全流程环节深挖潜力,进一步提升了产能利用率。
在新产能建设上,报告期内,华盛锂电积极推进“年产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新建年产500吨LiDFOB、2000吨MMDS项目”、“年产8万吨氯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年产5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其中子公司祥和新能源“年产8万吨氯代碳酸乙烯酯(一期4万吨)”已于2024年进入试生产,2025年3月公司披露由子公司祥和新能源建设“年产6万吨碳酸亚乙烯酯项目(一期3万吨)”,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的领导地位,满足客户产品配套需求。
在报告期内,华盛锂电专注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的深耕与精作,尤其聚焦于VC和FEC产品的创新研发与高效生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动技术革新,成功将连续流反应技术应用于VC生产线,这一技术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反应效率,精简了生产流程,实现了生产成本大幅的降低。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也重点关注节能减排,通过工艺优化,实现物料单耗降低10%,有效降低了综合成本。未来,公司还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公司主营产品综合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在新型电解质的探索之路上,2023年底建成的“年产3,000吨双氟代磺酰亚胺锂项目”一期500吨项目,已精准对焦市场主流趋势,定位清晰。为了更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华盛锂电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和审慎的战略决策,对该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随着技改工程的完成,我们将具备年产3,000吨LiFSI(液盐,折固)的生产能力,这不仅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市场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锂电前沿材料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华盛锂电积极拓展研发方向,布局未来锂电新材料,如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新领域。公司已在下一代固体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制备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备出合格样品,目前处于放大验证阶段。在负极材料方面,子公司华盛联赢携手武汉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开发,通过采用可控流化床CVD技术,将纳米硅颗粒与熔盐活化技术制备的碳基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无定形碳等)进行复合,成功研发出硅碳负极材料。该材料通过碳硅复合结构设计,在保留硅材料高能量密度优势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纯硅负极体积膨胀率大、循环寿命短的技术痛点,显著提升了电池综合性能。
国际储能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储能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储能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储能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云南省电力设计院 8小时前
柳林县人民政府 8小时前
合肥市包河区科学技术局 8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